


2025 年 9 月 24 日,《巴黎协定》达成 10 周年的关键节点,中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交出了新的 “低碳答卷”—— 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视频致辞公布中国国家自主贡献 3.0,明确 2035 年全经济范围低碳发展目标,不仅为中国自身转型划下路线图,更给全球气候治理注入 “中国动能”。

一、三个核心立场:中国为全球气候治理划重点
面对全球气候治理的关键阶段,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提出三大方向,传递中国的坚定态度:
坚定信心不退缩
绿色低碳是时代潮流,即便有个别国家逆流而动,国际社会也要保持行动力度,通过落实国家自主贡献推动合作;担当尽责显公平
坚持 “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”,发达国家需率先减排,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资金、技术支持,不让南北差距因绿色转型扩大;深化合作谋共赢
加强绿色技术与产业协作,填补全球绿色产能缺口,让优质绿色产品自由流通,确保绿色发展惠及每个角落。
二、2035 年六大低碳目标:中国的 “硬承诺”
此次公布的自主贡献,用一系列具体量化指标,勾勒出中国 2035 年的低碳图景,每一项都关乎经济、能源、生态的深层变革:
排放总量再降
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 7%-10%,力争超额完成,意味着中国将进一步压缩整体排放规模;非化石能源占比破 30%
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 30% 以上,风电、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较 2020 年翻 6 倍,力争达 36 亿千瓦 —— 相当于当前全球风电太阳能总装机的近一半;森林蓄积量再提升
森林蓄积量达 240 亿立方米以上,让 “绿色碳库” 持续扩容,生态固碳能力进一步增强;新能源汽车成主流
新能源汽车将取代传统燃油车,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,从交通领域切断大量碳排放源;碳市场覆盖高排放行业
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覆盖所有主要高排放行业,用市场化手段倒逼企业减排;建成气候适应型社会
从防灾减灾到生态修复,全方位提升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,降低极端天气带来的风险。
习近平主席强调,这是中国对照《巴黎协定》要求、尽最大努力制定的目标:“完成这一目标需要中国自身付出艰苦努力,也需要开放有利的国际环境,中国有决心、有信心兑现承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