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会议论坛 > 正文

投资 1.3468 亿!日钢集团拟建碳捕集项目:年捕 18 万吨 CO₂回用于炼钢,吨钢减排 11kg

发布日期:2025/09/23

2025 年 9 月,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(简称 “日钢集团”)传出重磅规划 —— 拟投资 13468 万元,在日照市岚山区虎山镇沿海路 600 号建设碳捕集利用项目。项目建成后,将实现 “炼钢尾气捕集 CO₂→再用于炼钢” 的闭环循环,年减排 CO₂达 18 万吨,为钢铁行业低碳转型提供可复制的技术路径。

一、项目概况:18 万吨 CO₂捕集工程,瞄准转炉煤气 “变废为宝”

此次日钢集团拟建的碳捕集利用项目,核心是围绕 “转炉煤气” 做文章 —— 作为炼钢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尾气,转炉煤气中含有一定量的 CO₂,过去多直接排放,如今将通过新项目实现 “捕集 - 利用” 的全链条开发。

1. 核心工程:年捕 18 万吨 CO₂,覆盖 9 座转炉

项目将新建一套18 万 t / 年的 CO₂捕集系统,具体流程清晰可控:

  • 原料气来源:300t 转炉煤气柜出口的转炉煤气;
  • 处理环节:对煤气中的 CO₂进行捕集、压缩、干燥、储存;
  • 回用场景:将提纯后的气体 CO₂,输送至日钢集团 3 座 300t 转炉、6 座 120t 转炉,用于 “顶底复吹 CO₂冶炼” 和 “转炉 CO₂-N₂溅渣” 作业 —— 简单说,就是用 CO₂替代传统的氩气(Ar)、氮气(N₂)作为炼钢过程中的保护气和冷却气,同时辅助炉渣处理。

2. 运营安排:不新增人员,8 个月工期落地

项目在运营层面已做好规划:

  • 人员配置:从现有团队中抽调人员,不新增劳动定员,采用 “五班三运转” 制度,确保全年 365 天连续运行;
  • 建设周期:总工期 8 个月,计划 2025 年 11 月开工建设,2026 年 7 月正式投产,实现快速落地、快速见效。

二、技术逻辑:为何用 CO₂炼钢?既减碳又提效

很多人会疑惑:CO₂是温室气体,为何能回用于炼钢?这背后藏着日钢集团对钢铁工艺的精准优化 —— 用 CO₂替代传统气体,实现 “环保 + 效率” 双重突破。

传统炼钢过程中,需大量使用氩气、氮气进行底吹(搅拌钢水)、顶吹(调节温度),不仅采购成本高,且整个流程会额外产生 CO₂排放。而日钢的新项目通过 “捕集自身尾气中的 CO₂再利用”,形成闭环:

  • 从源头减少排放:捕集原本要排放的 CO₂,年减排量达 18 万吨,相当于为钢铁生产装上 “碳回收装置”;
  • 替代高价气体:用 CO₂替代氩气、氮气,直接降低工业气体采购成本;
  • 提升生产效率:CO₂的物理特性可优化钢水搅拌效果,同时减少 “除尘灰铁损”(钢铁生产中粉尘带走的铁元素损失),还能将煤气回收率提升 1.5%,间接实现增产增效。

用项目负责人的话说:“这不是简单的‘减碳’,而是让‘温室气体’变成‘生产原料’,实现资源循环的双赢。”

三、双重价值:呼应双碳目标,破解钢铁行业减排难题

钢铁行业是我国碳排放 “大户”—— 数据显示,钢铁行业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 15%,年排放 CO₂超 19.6 亿吨,低碳转型迫在眉睫。日钢集团此次规划的碳捕集项目,恰好切中行业痛点,兼具环保与经济价值。

1. 环保价值:契合政策导向,树立行业减排样板

项目完全响应国家 “双碳” 目标,符合《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(2024 年本)》中对 “碳捕集、利用与封存(CCUS)技术” 的鼓励政策,同时满足钢铁行业超低排放要求。

更关键的是,项目实现 “吨钢碳减排 11kg”—— 按日钢集团的炼钢规模计算,这一减排量不仅能帮助企业完成碳排放指标,更能为全国钢铁企业提供可复制的 “尾气资源化” 方案,推动行业从 “被动减排” 向 “主动循环” 转型。

2. 经济价值:降本增效两不误,激活绿色竞争力

对企业而言,环保升级往往伴随着成本压力,但日钢的项目却实现了 “环保与效益共生”:

  • 成本端:减少氩气、氧气等高价工业气体的消耗量,按年用量测算,可显著降低采购支出;
  • 效率端:提升煤气回收率 1.5%(煤气可作为能源再利用),减少除尘灰铁损(相当于减少原料浪费),间接带动产能与效益提升。

这种 “既减碳又赚钱” 的模式,让绿色转型不再是 “负担”,而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新抓手。

四、行业意义:钢铁低碳转型的 “日钢方案”

从 “排放 CO₂” 到 “捕集 CO₂再用”,日钢集团的碳捕集项目看似是单个企业的规划,实则为钢铁行业低碳转型提供了重要参考:

  • 技术上:证明 “工业尾气就地捕集、就地利用” 的可行性,无需长距离运输 CO₂,降低项目落地难度;
  • 模式上:打破 “环保投入 = 成本增加” 的误区,通过资源循环实现 “降碳” 与 “增收” 的平衡;
  • 政策上:响应国家产业导向,为其他钢铁企业申报低碳项目、获取政策支持提供了范本。

按照计划,项目将于 2026 年 7 月投产,届时日钢集团将成为国内钢铁行业 “碳捕集 - 炼钢回用” 一体化的典型案例。随着这类项目的推广,我国钢铁行业有望加速摆脱 “高碳标签”,向绿色、低碳、循环的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