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9 月 5 日晚间,生态环境与文旅领域上市公司 ST 岭南(证券代码:002717)一纸公告,将公司及核心高管尹洪卫推向舆论焦点 —— 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,ST 岭南与公司现任联席董事长兼总裁、法定代表人尹洪卫,双双收到中国证监会《立案告知书》,这无疑为已深陷经营困境的 ST 岭南再添一层阴影。
立案公告突发:信息披露违规成导火索
根据 ST 岭南公告,此次立案源于中国证监会对 “信息披露违法违规” 的核查,相关《立案告知书》编号分别为证监立案字 0062025016 号(针对公司)与证监立案字 0062025017 号(针对尹洪卫),核查依据包括《证券法》《行政处罚法》等法律法规。
值得注意的是,公告中并未披露信息披露违规的具体事项,仅提及 “公司及尹洪卫将积极配合立案调查,并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义务”。但结合 ST 岭南近年的经营与治理问题,此次立案或与过往的资金管理、股权变动信息披露完整性相关 —— 这一猜测也与尹洪卫此前的违规行为形成关联。
尹洪卫的 “双重困境”:股权遭司法拍卖,曾违规占用 2 亿资金
作为 ST 岭南的创始人,尹洪卫的身份与公司命运深度绑定,如今却面临 “股权缩水” 与 “违规追责” 的双重压力。
1. 股权屡遭司法拍卖,持股比例持续下滑
2022 年 ST 岭南易主广东省中山市国资后(控股股东变更为华盈产业投资,实控人变为中山火炬高新区管委会),尹洪卫虽保留第一大股东身份并担任核心高管,但受债务纠纷影响,其持股自 2024 年末起多次被司法拍卖:
- 2024 年 12 月:1925.74 万股在人民法院诉讼资产网拍卖,已完成过户;
- 2025 年 6 月:7000 万股因无人出价流拍;
- 2025 年 7 月:500 万股被四川自贸区法院强制变卖;
- 2025 年 8 月:2000 万股被司法拍卖,尚未完成过户;
- 2025 年 9 月 2 日:又一批 2000 万股在京东司法拍卖平台成交,成交价 3365 万元。
截至 2025 年 9 月 4 日,尹洪卫仍持有 ST 岭南 2.68 亿股(含 4000 万已拍卖未过户股份),占总股本 14.71%,但相较于巅峰时期,其持股比例已大幅缩水。
2. 曾违规占用 2 亿资金,致公司内控审计 “否定意见”
更严重的是,尹洪卫此前的资金违规行为已对 ST 岭南造成实质伤害。2024 年 1 月,他未经公司内部审批流程、未履行关联交易决策程序,擅自从 ST 岭南转出资金 2 亿元;截至 2024 年末,仍有 1.53 亿元未归还,占公司当年经审计归母净资产的 14.36%。
这一行为直接导致 ST 岭南 2024 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被出具 “否定意见”,成为公司股票后续被深交所实施 “其他风险警示”(即 “ST”)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经营危机叠加:连续三年亏损,341 个银行账户被冻结
除了治理层面的问题,ST 岭南的经营状况已陷入上市以来最严峻的困境,业绩亏损、诉讼缠身、账户冻结形成 “恶性循环”。
1. 业绩连续三年巨亏,2025 上半年营收腰斩
财报数据显示,ST 岭南的盈利能力持续恶化:
- 2022 年至 2024 年: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 15.54 亿元、10.92 亿元、9.84 亿元,三年累计亏损超 36 亿元;
- 2025 年上半年:营收仅 1.79 亿元,同比大幅下降 70.79%;归母净利润亏损 1.28 亿元,虽较上年同期收窄 50.02%,但仍未扭转亏损局面。
对于亏损原因,ST 岭南解释为 “甲方财政承压致项目结算延长、应收账款周转效率下降”,同时财务成本高企(利息支出叠加罚息、违约金)进一步加剧资金压力。
2. 涉多起重大诉讼,超半数银行账户被冻结
诉讼与账户冻结则让公司的资金链雪上加霜:
- 2025 年 9 月 5 日:因借款合同纠纷,ST 岭南被一审判决向中国农业银行东莞东城支行偿还 2.97 亿元本金及利息,涉案总金额达 3.08 亿元(利息暂计至 2025 年 4 月 28 日);
- 截至 2025 年 8 月 7 日:公司及子公司 12 个月内新增未披露诉讼、仲裁涉案金额合计 1.39 亿元,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归母净资产的 13.02%;
- 截至 2025 年 4 月 29 日:公司 582 个银行账户中,341 个被冻结(含基本户),冻结账户占比 58.59%;累计冻结金额 8810.45 万元,占货币资金余额的 43.31%。
多重问题叠加下,ST 岭南自 2025 年 4 月 30 日起被深交所实施其他风险警示,股票简称由 “岭南股份” 变更为 “ST 岭南”,截至 9 月 5 日,公司股价报 1.68 元 / 股,总市值仅 30.58 亿元。
后续待解:调查结果与经营突围成关键
对于 ST 岭南而言,此次证监会立案调查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公司后续治理走向 —— 若查实信息披露违规情节严重,公司或面临行政处罚,尹洪卫也可能承担相应责任。而在经营层面,如何解决资金占用遗留问题、推动项目结算与资金回笼、化解诉讼纠纷,仍是公司 “摘帽” 与突围的核心挑战。
目前,ST 岭南仅表示 “将配合调查并及时信披”,但在连续亏损、资金链紧张的现实下,这家曾经的园林工程龙头企业,能否走出多重危机,仍需时间检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