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2025 年 8 月 5 日,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、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 GB/T 36380-2025《工业废硫酸的处理处置规范》,该标准将替代 2018 年版旧标,于 2026 年 2 月 1 日正式实施。作为工业废硫酸处理处置领域的核心国标,此次修订在技术方法、管控要求等方面均有重要调整,为相关企业提供了更清晰的操作指引。

一、国标修订核心:新增与调整的关键内容
相较于 2018 年版标准,新版国标除结构优化与编辑性改动外,技术层面的变化尤为值得关注:
术语定义更清晰
首次新增 “术语和定义” 章节,明确 “废硫酸”“处理”“利用”“处置” 的核心概念,例如将 “废硫酸” 界定为 “硫酸使用后产生的降低或失去原利用价值的硫酸或硫酸溶液”,避免实践中对概念的模糊解读。技术方法迭代升级
删除旧标中低温、中温、高温再生等处理方法,新增高温裂解法、多段式负压浓缩净化(结晶)法、废硫酸炭化还原法等更适配当前行业需求的技术路径,同时补充工业废硫酸预处理方法,涵盖离子交换树脂法、萃取法、沉淀法等 5 类,可根据废硫酸杂质特性灵活选择。管控要求更全面
新增 “要求” 章节,从基本建设、收集、运输、入厂、贮存到人员资质,形成全流程管控体系。例如规定废硫酸贮存设施需配备耐酸储罐、围堰、应急池及废气处理设备,贮存时间原则上不超过 1 年;操作人员需经培训合格上岗,主管技术人员需具备 3 年以上相关经验或中级及以上职称。
二、处理处置方法:适配不同场景的技术路径
新版国标针对不同行业产生的废硫酸特性,明确了 7 类处理方法的适用范围与产品控制标准,为企业提供精准技术参考:
高温裂解法
适用于含高浓度有机物、硫酸质量分数不低于 60% 的废硫酸,通过 1100℃-1350℃高温裂解转化二氧化硫,最终生产符合 GB/T 534 标准的浓硫酸,若协同水泥生产,水泥质量需符合 GB 175 要求。多段式负压浓缩净化法
可处理有机合成、电子、钛白粉等行业废硫酸,经多段负压蒸发浓缩后,硫酸产品需满足 GB/T 534 或再生硫酸专用标准(GB/T 40124)。资源化制备产品
针对钢铁酸洗、铝材清洗等特定来源废硫酸,明确可制备聚合硫酸铁、硫酸铝、硫酸镁等产品,例如用硫酸法钛白废硫酸制备聚合硫酸铁时,产品需符合 GB/T 14591 标准,且不得用于饮用水净化。
三、全流程管控:从收集到环保的合规要点
新版国标对工业废硫酸处理处置的全链条提出明确要求,企业需重点关注以下环节:
运输与转移
运输单位需具备危险货物运输资质,车辆需悬挂专用标志,转移过程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;收集时需使用专用耐酸运输车辆,避免泄漏与擅自倾倒。入厂与贮存
处理处置企业需制定废硫酸进厂标准与预验收程序,实验室需具备相应检测能力,接收时需填写进厂信息单并归档;贮存设施需符合 GB 18597(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),含反应性物质的废硫酸需单独存放,无机酸与碱性物质、有机酸不得混贮。环境保护底线
废气排放需符合 GB 16297(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)、GB 18484(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),废水经处理后若循环使用需满足生产要求,外排需符合 GB 8978(污水综合排放标准),产生的固体废物按法规要求规范处置。
四、实施倒计时:企业需提前做好这些准备
新版国标将于 2026 年 2 月 1 日正式实施,相关企业可从三方面提前衔接:
技术适配
对照新版国标推荐的处理方法,评估现有技术设备是否符合要求,例如涉及高浓度有机废硫酸处理的企业,可调研高温裂解法的工艺参数与设备改造需求。制度完善
建立废硫酸收集、处理数据信息管理系统,确保与全国或地方固体废物管理系统数据对接;完善贮存、运输、应急处置等管理制度,补充人员培训与资质核验流程。标准学习
深入研读国标全文及配套引用文件(如 GB 18597、GB/T 40124 等),明确产品控制指标与环保要求,避免因对标准理解偏差导致合规风险。
此次《工业废硫酸的处理处置规范》修订,不仅顺应了工业绿色转型对废酸资源化利用的需求,也为行业划定了合规边界。对于化工、冶金、电子等产生废硫酸的企业,以及专业处理处置机构而言,及时掌握新版国标的核心要求,既是规避环保风险的必要举措,也是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契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