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市供水系统作为维系运转的 “生命线”,其运维效率直接关系到企业成本与服务质量。如今,物联网、AI 算法、数字孪生等技术正打破传统模式的桎梏,为水务企业提供全新的运维思路。

传统运维的三大核心挑战
对水务企业而言,传统运维模式长期面临效率与安全的双重压力,这些痛点直接影响运营成本与服务稳定性:
管网漏损的 “跑冒滴漏”
人工巡检依赖听漏棒等工具,维修工日均步行十公里仍难精准定位漏点。数据显示,我国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率达 12.4%,相当于每年漏掉 10 个西湖的水量,不仅造成水资源浪费,更让企业承担巨额经济损失。设备故障的 “滞后应对”
依赖定期检修的模式无法预判设备 “亚健康” 状态。某水厂曾因水泵轴承故障停机 4 小时,导致 3 万居民停水,既影响企业口碑,也增加了应急抢修成本。能耗管理的 “粗放低效”
缺乏精准监控手段导致能耗成本居高不下,粗放式管理成为制约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短板。
智慧技术重构运维逻辑:从 “被动响应” 到 “主动防控”
水务企业的运维升级,离不开三类核心技术装备的支撑,它们让设备具备 “感知、分析、预警” 能力:
物联网传感器:构建实时监测网络
深圳某智慧水厂部署 3000 + 传感器,对水泵、阀门等关键设备进行全时监测。当管网压力出现异常波动时,系统可自动切换备用线路,并同步向运维人员推送预警,使故障响应时间缩短至 5 分钟,漏损率降低 40%。对企业而言,这意味着漏损成本的直接下降与运维效率的显著提升。
AI 算法:实现设备健康预测
通过机器学习历史运行数据,AI 系统能精准预判设备故障概率。某水务集团应用后,设备故障率下降 65%,维修成本降低 38%,更可提前 72 小时预警轴承温度异常,从根源上避免因突发停机造成的损失。
数字孪生:打造虚拟运维场景
杭州水务的数字孪生系统以 1:1 比例复刻真实管网,运维人员通过 VR 设备即可 “进入” 虚拟空间规划检修路径,使应急响应时间压缩至 15 分钟内。这种可视化运维模式,大幅降低了现场作业难度与时间成本。

技术落地的三重价值:为企业降本,为服务提质
经济效益
北京某区通过智慧化改造,年节水收益超 2000 万元,能耗成本显著下降;运营效率
设备故障预警与快速响应机制,减少非计划停机带来的服务中断;行业趋势
无人机巡检、区块链水质溯源、社区微水网等技术的探索,为水务企业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路径。
对水务企业而言,智慧技术不仅是解决当下运维痛点的工具,更是推动行业从 “粗放管理” 向 “精细化运营” 转型的核心动力。如何结合自身场景落地这些技术,将成为未来竞争力的关键所在。